政改通過後的下一步
本報電訪戴耀廷教授時代論壇,2010.6.25
http://christiantimes.org.hk/Common/Reader/News/ShowNews.jsp?Nid=60327&Pid=1&Version=0&Cid=145&Charset=big5_hkscs...至於各黨派在2012政改方案通過後的形勢,他有以下分析:
社民連
他們要決定未來的邀進程度:「激幾多」?「激幾耐」?因為不激進的話,他們無疑會失去選票,但太激進的話,也會失去另一些選票。例如最近責罵司徒華便惹來很大反彈。
公民黨
現況有少許尷尬,既不算激進,又不像民主黨能與中央溝通。但曾蔭權單挑余若薇,給了他們光環,有如承認他們在泛民中的領導地位。問題是他們這種「激進理性派」的定位最後能帶來多少選票。
民主黨
當起了歷史角色,成為現時中國土地上唯一能與中央溝通的「反對黨」。雖然這次妥協會流失選票,但距下次選舉仍有年多時間,不排除他們可爭取到一些中間甚至建制派的選票。
泛民
表面上是撕裂了,但一段時間後經有認受性的中間人願意居中調停,應可復和。
建制派
經歷這次變故,他們必須思考出路,在政改問題上他們一直被動地緊跟北京立場,沒有自己的理據,結果北京一變便「冇位走」。隨著政制逐步開放,北京不可能事事照顧,他們要開始靠自己。
民建聯
長遠必須考慮定位,過去他們寧左勿右,但這次北京表現得比他們更「右」。隨著民主成分增加,是否「親中」對選民投票的影響將愈來愈低,真正重要的是經濟上是支持民生還是支持商界,但民建聯在這方面的定位卻一直也不清晰。
自由黨/經濟動力
長遠而言他們絕對有存在價值,因為議會應包括商界的聲音,但他們必須思考自己如何在「功能組別普選化」後繼續生存,而不同商界背景議員也應考慮需否有更細緻的分工,例如不同人分別代表中小企、大財團甚至中資機構等。
...